APP Women_高雄第13場:不是設計師,妳也能像設計師一樣思考

時間:2018/04/21

分享者:台中分會的菁英女孩「熊」

一嘿在讀書會分享過這本書《做自己生命的設計師》,書中提醒大家可以回顧自己的工作觀:為什麼要工作、工作的意義、工作的關聯、好的工作是什麼、值得做的工作是什麼?

對於工作,要怎麼選擇這個問題太龐大,書中提到連結工作觀、人生觀及世界觀後,可以有三種型態:

  1. 現在可以做的事情
  2. 被取代之後可以做的事情
  3. 如果不考慮錢,還會想做什麼

 

因此我們找來了台中的菁英女孩「熊」,來為我們分享怎麼設計思考、工作或甚至是人生。

APP Women的傳統是大家會介紹自己名字、工作背景、以及從這次講座想得到什麼?今天的女孩想討論的問題如下:

  1. 文化創意產業(Service design、UX設計師),在台灣有沒有發展的機會,去讀相關的研究所有幫助嗎?
  2. 三年後的人生要怎麼走
  3. 2014年在一個時機不好的情況下進入了房仲業,從賣500萬的房子到賣6000萬的豪宅,在辦公室坐到在懷疑人生時要怎麼辦?
  4. 發散型的人生要如何收斂?
  5. 如果我們想要進入設計領域,有哪些管道或資源可以使用?

2018.04.21#13設計思考_1.jpg

熊在聽完大家的困擾後,開玩笑地說今天的主題似乎可以換成「我的人生怎麼設計?」熊在每一次的工作轉換都是經過思考的,來看看

那些年,她待的那些公司

2010年畢業,保險業業務:

當時她就知道如果不是老闆,只能領死薪水,曾經戶頭裡面只剩下16塊,真的非常辛苦,熊回憶那一年真的很慘,但是真的學到很多軟實力,包括陌生開發需要的攀談能力,需要一直注意顧客需要什麼,還有參加講座要坐在前幾排等等,學習能力大提升。

 

2011年,機械貿易業務助理:

從業務助理當起,也曾自己無中生有出平面設計圖,開始想著「我想成為平面設計師」。

 

2012年,包裝設計業務助理:

想著老闆家族的故事很棒,東西也很好,但就是沒有好的包裝,因此不曉得怎麼銷售,所以希望能學習行銷這件事情,開始了「我想從事媒體行銷企劃」的想法。

 

2013年,廣告代理業務助理:

既然要學習,就到台北去看看大家都怎麼做,熊毅然決然北上,在完全沒有廣告、媒體相關的背景下,憑著各種業務助理的經驗得到公司青睞,順利拿到的這個Offer,工作之餘,常參加各種獨立音樂祭,去認識各種人。工作效率太高,不希望坐在位子上無所事事,開始覺得「我想要能掌握自己的工作時間」。

 

2016年,科技公司產品設計師:3個月在職進修找到自己人生的熱情

當時剛好就得到104銀行的通知,問問要不要去試試看UX,不是自己去爭取的,但也剛好因著這個機會可以進修自己,讓自己得到一個知識架構的系統,當時參與一門產品設計的課程,再加上一台Mac,花了12萬的成本,卻找到值得投入一輩子的事情,她笑說:「回頭來看,這是個非常值得的投資。」

 

確定目標Target、評估情勢Strategy、盤算行動Action

這件事情其實和下廚大同小異,如果大家要煮一盤紅酒燉牛肉,一定會去想我的材料哪裡來、我要怎麼坐、接著到廚房開始做。即便大家都想做紅酒燉牛肉,每個人的步驟也會不同,所以不可能會有完美的人生,只有妳想煮什麼料理,妳採取的步驟是什麼而已。

 

Be a giver.

Be a problem solver, then I can be a giver.

2018.04.21#13設計思考_3

Part1:UX、UI是什麼?

UX:User Experience使用者體驗「使用者和我們產品/服務的關係如何」

UI:User Interface使用者介面「使用者和我們的產品/服務怎麼發生關係」

 

虛擬產品的UI&UX

其實一直以來都有UI&UX這件事情,只是近幾年這個詞變得很紅然後台灣開始流行,以Trivago為例,去探討為什麼消費者點進網站、消費者想看到什麼,因此產生的介面應包含:搜尋地點、日期、房型、房價等等。因此需先思考消費者的UX,而設計出消費者看到好用的UI。服務設計在生活當中無所不在,從光南的排隊動線、飯店入住的流程。

 

現在大家漸漸從產品導向設計轉變為使用者導向設計User-Centered Design,雖然傳統產業走得比較慢,但其實大家都慢慢開始注意這一塊,因為市場在消費者手裡,所以能知道消費者心中的Desire Path,似乎就更能掌握市場,然而不管消費者怎麼選,也都是根據當下的思考模式及情境,所以不管在開發產品或銷售的時候,也需考量這件事情。

 

Softbank的影片:只要有想法,就會不斷產生進化。

文章請看我

影片請點我

 

用戶體驗設計師

開始進入這個工作是以研究員的身分,每天在做的事情分為三個區塊:人的研究、事情的洞察、產品的設計。

人的研究方面,很常用人物誌這個方法,分類歸類顧客可能的樣子,給一些特定的標籤,讓大家對於目標對象的概念明確化。

工作範圍包括用戶訪談、資料分析,像是工業安全產品檢測的軟體、回收業者的服務流程優化、淨水器的廠商,熊建議大家如果有和他人一起分析資料的情況,視覺化是個很棒的方法,便利貼也是相當好用的工具,搭配奇異筆更好,一張便利貼一個重點即可。熊的房間貼滿了便利貼,和大家分享牆壁是非常好用的工具。

2018.04.21#13設計思考_7.jpg

這份工作最大的挑戰是要能看見目標對象的問題點在哪裡,好比在沙漠中很渴的人,需要一支iphone還是一瓶礦泉水?思考的過程中我們可能都能發覺自己的問題點,然而也別忘記思考他人可能產生的問題,有了同理心之後,溝通往往能更為順暢。

產品設計的過程中,常需思考消費者的流程,消費者買東西的時候,先使用關鍵字搜尋東西、找到有興趣或決定購買的產品、接著比較相同產品有沒有CP值更高的東西,最後決定購買,這是熊每天會思考的東西,接著再交給介面設技師去執行。

 

工作時思考的方向:問對的問題Target、找適當的答案Strategy、呈現問題的解方Action

 

Part2:能夠被設計的溝通

以人為本:解決問題的方法論

愛因斯坦:如果只有一個小時必須解決一個攸關生死的問題,那麼將用59分鐘去界定問題,用1分鐘去解決他。

 

為什麼Why、怎麼做How、做什麼What,偉大的領袖如何激勵行為:TED影片請看此

 

確定目標:確定需求、定義問題

策略行動:探索可能的解決方法、測試解決方法

世界上沒有完美的答案,只有當下最符合現況的答案,用Double Dimond的方式,不斷收斂、發散去尋找你要的答案。

 

溝通代表,有一條溝卡住了,妳要去通它,希望說清楚,這件事情必然有一個目標對象以及妳預期的結果。溝通在做的事情,其實也是縮短現實與理想的距離。可能是提高現實的能力,去達到理想;或是降低對方的理想,好讓它比較容易達到。有幾個方法:

  1. 說對方聽得懂的話,並把溝通資訊視覺化
  2. 從對方的利益角度為思考的出發點
  3. 用「為什麼」取代「我覺得」
  4. 幫對方解決我能早一步先幫他解決的問題

 

團隊領導的溝通設計,帶著大家從現實一起往理想去走,方法:

  1. 是「我們」,不是「我」或是「你」
  2. 信任成員每一刻在當下做的決定
  3. 用「為什麼」取代「我覺得」
  4. 領導者不是神,勇於認錯但沒有義務承擔所有責任

一定會幫大家思考為什麼要做這件事情,所以大家願意一起前進。

2018.04.21#13設計思考_9

Part3:商業設計工具

價值主張圖,可參考《價值主張年代》

 

創造效益:我的產品/服務,能協助顧客創造哪些效益?

產品/服務:我的產品/服務特點

解決痛點:我的產品/服務,能協助顧客解決哪些問題?

獲得:這些顧客想要獲得什麼?哪到哪方面的提升?

任務:目標客戶平常工作/生活中,急需被完成的任務有哪些?

痛點:達成這些任務,在過程通常會經歷那些痛苦或難處?

 

商業模式圖

如果我是台北市政府,想讓台北市民知道交通便利,可以自己練習看看。

Key Partners主要合作夥伴:Ubike

Key Activities主要營運項目:提供維運完善的自行車系統

Key Resources主要資源:自行車軟、硬體系統

Value Proposition價值定位

Customer Relationships客戶關係

Channels通路

Customer Segments客戶族群

Cost Structure成本

Revenue Streams收益

 

可參考精實畫布《獲利世代:自己動手,畫出你的商業模式》文章請看此

 

人生,是一連串不斷的測試

常問自己:有沒有一直很想做下去的事情,沒有相關背景其實還好,加強自己的邏輯思考更重要,先進去那個產業,先看、先做,才知道自己要不要深耕。去面試,其實也是在面試這間公司適不適合你。

2018.04.21#13設計思考_82018.04.21#13設計思考_6.jpg

推薦書籍:如何閱讀一本書

好用工具:

筆記整理

便利貼模式工作可用

非常感謝熊來高雄分會分享如此精彩的主題,相信在人生的迷惘中,女孩至少知道我們的思考能透過設計而有所不同。

發表迴響

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:

WordPress.com 標誌

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.com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Facebook照片

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連結到 %s

在WordPress.com寫網誌.

向上 ↑

%d 位部落客按了讚: